栏目分类
热点资讯
刘备东伐孙权,为何诸葛亮不劝阻?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09:17 点击次数:93
应该说,诸葛亮不是不阻止,但他知道他自己说了刘备也不会听,为了避免君臣“相忌”,所以诸葛亮采取了回避和闭口不言的态度。而诸葛亮那句:“法孝直若在,定能劝主公罢兵”不过是一种托词,是在告诉群臣我不是不阻拦,但人微言轻。实际上,法正若在也未必劝阻刘备讨伐孙权。刘备讨伐孙权既是为了关羽报仇,也是为了占据江东与曹操平分天下,替关羽报仇就是一个借口而已。
这里诸葛亮透露出一个核心问题。诸葛亮在当时不是刘备核心的幕僚,诸葛亮的职务可以最高,但未必是最贴心的人。就好比同样的建议,副总说总经理未必听,也许办公室主任说,总经理就就会听,领导和核心圈子里几个人的关系,不看职务高低,就看谁和谁更放得开,能不能和领导说上话,说到心里去。显然,诸葛亮不是这样的人。还有就是,从战略层面来说,讨伐孙权不能算错,荆州丢失,导致刘备的战略规划失败,孙权直接做大,法正如果没有死,差多不和刘备一起去。曹丕刚刚篡位,应该只能是座山观虎斗,也算一个时机。唯一的错误就是刘备失败了,而且败得那么惨。导致刘备元气大伤。后来才认为刘备不应该讨伐东吴,如果成功了呢。
弱弱联合,只是苟且之计,抱团取暖,也一定分手的一天,唯有吞噬弱者,发愤图强,最终击败曹魏,才能恢复大汉基业大。所以孙权可以对曹丕称臣,而刘备则不能。刘备讨伐孙权在战略上是正确的,诸葛亮不劝阻或者说是放弃,这是因为刘备处于战略重大转型期,生死攸关之际只能硬着头皮上了、也是无奈的选择。
还是那句话,与领导一起做事的不如和领导一起打牌的。立功十次不如替领导背锅一次。而法正就是可以替刘备背黑锅的人,诸葛亮肯定暗中劝过,但公开的时候必须维护刘备的尊严和政治威信。百官唯一有能力对皇帝进行劝诫只有诸葛亮。但诸葛亮以丞相的身份只能配合。而法正活着,以诸葛亮的丞相,法正的尚书令联手绝对可以阻止刘备,但一个人显得人单势孤,反过来也是一样,如果诸葛亮死了,法正活着,他也一定会说,若丞相在,定能阻止主公讨伐东吴。都是一个意思。再一点就是,从政治上也必须伐吴。刘备麾下有很多荆襄人士(包括诸葛亮),如果对刘备对此不闻不问,刘备如何面对荆襄人士,就是做做样子也得讨伐孙权,而刘备当时如果直接讨伐曹丕不现实,夺回荆州恢复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构想,也符合刘备的实际利益。
实际上想想当时的刘备除了伐孙权之外,根本没有第二条路可走,也许原本就是想做做样子,但一开始打的挺顺,刘备就想趁机拿下孙权,但后来却败得如此之惨,毕竟谁也没有上帝视角。刘备伐孙权是必然的,诸葛亮的回避态度也是对的。
我是清水阿娇,历史的守望者。期待你的关注点评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